推動各民族堅定“五個認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 文? /? 云南農業大學云南農村干部培訓基地? 戴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辫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動各民族堅定“五個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一、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堅定對偉大祖國的認同
熱愛祖國、心系山河,是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情感認同和責任擔當,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內容。在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對祖國的認同表現為對國家的信任和忠誠,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了解和熱愛。對偉大祖國的認同要準確把握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個基本國情,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各族人民都要有主人翁意識,都要強化自身的國民意識,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祖國,五千年未中斷的發展史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堅實歷史基礎,要把維護祖國統一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反對國家分裂,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涉及國家利益問題上決不退讓,堅決同企圖西化和分化我國的敵對勢力作斗爭。我們要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統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繼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樹立正確的國家觀與主流政治觀念。
二、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堅定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中華民族是一個由多民族血緣融通、流動交匯構成的命運共同體。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本身的理解和認同。長期以來,各民族政治上平等相處,經濟上互助共生,文化上彼此尊重和學習,地域分布上交錯雜居,血緣上相互吸納,形成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緊密關系。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大家庭是利益的共同體、命運的共同體、理想的共同體,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要通過多種手段,綜合展示各民族優秀兒女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血肉相連、同呼吸共命運的奮發拼搏歷程及光輝業績,充分闡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最大限度地增進民族團結進步。各民族都要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自身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擺在首位,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才能打得更牢。
三、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堅定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華文化認同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紐帶,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作用。中華文化認同包括三個層面: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和中華民族的一體性認同。認同中華文化與認同 56 個民族各自的文化并非矛盾,而是一致的,呈現出“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和特色。這說明,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避免割裂“多元”與“一體”的關系。同時要認識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多元組成一體,一體包含多元,多元離不開一體,一體也離不開多元,多元是要素和動力,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承認各自民族文化認同的合理性,實際上就是承認了文化的多樣性特點。只有具備了這種多姿多彩的文化,才能促進各民族互鑒互融、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我們既要自我認同,也要相互認同、相互接納、相互包容;我們既要尊重56個民族各自的文化認同,更要強調中華文化共性層面的認同,要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為著力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四、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沒有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一個多民族國家要實現團結統一是不可想象的。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撥我們的民族關系,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要引導各族群眾明白今天的好日子是從哪里來的,誰在真正為我國繁榮發展和人民幸福安康不懈奮斗,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進入新時代,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通過頂層設計,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指南,推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巨輪乘風破浪、奮勇向前。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讓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來的偉大奮斗和光輝歷程深深鐫刻在人們心中,進一步堅定各族人民為偉大祖國的美好未來而共同奮斗的信心和決心。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必須把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始終牢記于心、貫穿于行,讓各族群眾看到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自覺接受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五、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更是人民的選擇,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鏟除了民族壓迫和剝削的根源,極大地激發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建設偉大祖國的信心決心,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推動中華民族大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正是由于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使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面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嚴峻考驗,我國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一個充滿活力的新時代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只有讓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感同身受地體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才能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責任編輯? 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