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共謀發展 共建邊疆
◆? 文·圖? /? 普洱市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辦公室
▲ 普洱市江城縣勐康村:堅果產業綠了山坡富了民
普洱市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覆蓋江城、瀾滄、孟連、西盟4個縣、16個鄉鎮、4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484個自然村11.0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比89.23%?,F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啟動以來,普洱市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為: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邊境村的發展條件明顯改善。按照基礎牢的要求,圍繞邊境村水、電、路、訊、網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市在基礎牢方面預計投入資金2.84億元,全力推進邊境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路網建設,改善交通基礎條件,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大力實施“五小”水利工程、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等,根本解決邊境一線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高供電質量,實現所有邊境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動力電,所轄自然村100%通動力電。大力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達99%,加快推進邊境行政村、學校、村衛生室光纖寬帶全覆蓋、5G網絡覆蓋的建設步伐。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邊境村的發展基礎。
加強產業發展,沿邊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長。按照產業興的目標,全市預計投入資金6億元,聚力提升傳統產業、做強優勢產業、做優特色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推動沿邊村產業發展。通過鞏固提升茶葉、橡膠、咖啡等傳統產業,推動提質增效。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莊園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鄉村旅游和邊貿產業,做大做強肉牛養殖業,做優做精茶、咖啡、堅果等特色產業,構建“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產業基地、戶有增收項目”的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一村一品”,讓邊境村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
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積極謀劃人居環境提升項目,針對村內道路、生態建設、人畜分離、“兩污”治理進行建設,全市在環境美方面預計投入資金6億元。把人居環境整治寫入村規民約,建立完善村小組保潔制度、“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晾曬制度、“衛生先進戶”評比制度。新建一些農村集中垃圾處理設施,購置垃圾清運車、垃圾桶。實施人畜分離,強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改善村組環境。引導農戶因地制宜打造“小景觀、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小廣場”。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風文明改善,全面提升各村“顏值”,展現“國門風采”。
強化典型引路,突出抓“點”成“典”。緊扣普洱發展特點,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輻射帶動的思路,對標6大方面19項任務,面上補齊短板、均衡推進,點上提質增效、示范引領,按照“達標”和“示范”兩個類別,突出產業強、群眾富、黨建引領三個重點,發揮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示范帶動作用,力求把邊境村寨建設成為富邊的樣板、穩邊的示范、守邊的屏障,加快推進44個沿邊行政村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擬重點建設25個示范點,已開工建設18個示范點,其中,江城縣曼灘村、土卡河、干田團墩,瀾滄縣糯福鄉阿里村上寨、聯辦廠、老邁寨,孟連縣允軟、隴海,西盟縣永俄寨、永不落村二組等示范點建設已初見成效。
(責任編輯? 王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