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暢談]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副所長、研究員王俊
做好民族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事關全省大局
今日民族:就您觀察和了解,“十三五”期間,云南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上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績?
王?。涸颇鲜亲鎳y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典型縮影。全省少數民族人口有1600多萬,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全省各個州市。云南是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這一基本省情表明,在云南,民族問題始終是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民族關系始終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做好民族工作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始終是關系全省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
“十三五”期間,云南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上取得了偉大成就,亮點頻現。一是采取特殊措施加快發展,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二是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民族團結上,使民生工程真正變成民心工程。三是大力繁榮民族文化事業,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民族文化軟實力。四是著力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五是加強少數民族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民族地區好干部。六是著力推進民族工作法治化,提升民族宗教事務治理能力。七是深入開展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對做好云南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八是推進示范區建設理論創新,推動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學科的發展,促進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發展。
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經驗可圈可點
今日民族:在您看來,云南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上,形成了哪些重要的經驗?
王?。航陙?,云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建成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深刻領會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豐富內涵和時代要求,牢牢把握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正確方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可圈可點的工作經驗:一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從基本省情出發,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不斷深化對城市云南民族工作重要性、長期性、特殊性、復雜性的認識;堅持通過采取特殊政策,進行分類指導,堅持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民族團結的重要基礎。二是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堅持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是堅持發揮民族精英在開展民族工作中的關鍵作用,堅持大力培養、大膽選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四是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堅持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合法權益。五是堅持使黨和政府成為少數民族群眾的主心骨。
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輔相成
今日民族:請問如何看待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關系?
王?。涸颇厦褡鍒F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完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是在黨的領導下,以各族群眾為主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以典型示范引領為主要手段,創造性地動員全社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各族干部群眾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推進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從而推動實現全省的民族團結和長治久安。
從三方面入手建設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今日民族:“十四五”時期,我省要建設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您認為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王?。菏∥淮稳珪J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分析我省發展形勢,制定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其中在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中提出: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在云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正確指導思想,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省要建設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夯實“五個認同”的思想根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健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機制,深化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進”措施,完善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體制機制,制定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健全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三是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加快發展。優化轉移支付,加大財力支持。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加快邊境地區口岸城市、中心集鎮和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推動形成以城鎮為中心、以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為節點、輻射周邊邊境地區的強邊穩邊富邊新格局。繼續實施“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創建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區、高寒山區和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