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壯族刺繡賞析
位于滇東南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廣南縣,無論是壯鄉苗嶺,或是瑤山彝寨,還是街頭巷尾,處處都是刺繡的天地。
評論:(0)
歷史時空的印證 傳承技藝的凝結——云南民族博物館館藏劍川木雕四條屏賞析
劍川白族的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其中白族木雕工藝是最具代表性,且聞名遐邇的傳統工藝。
評論:(0)
祥云大波那銅棺與持續半個多世紀的考古工作(下)
圍繞銅棺出土地大波那的考古,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先后進行了四次清理或挖掘。
評論:(0)
祥云大波那銅棺與持續半個多世紀的考古工作(上)
1964年,祥云大波那出土的銅棺震驚了學界,被認為是云南的司母戊鼎那樣的重器。
評論:(0)
淺談鶴慶甸南白族新娘裝
甸南新娘裝承襲了白族傳統服飾大方、實用的特征,體現的審美情趣也與農耕生產息息相關。
評論:(0)
“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愛情文化展·古典愛情”觀后感
2020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博物館舉辦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愛情文化展·古典愛情”。展覽由中國民族博物館主辦策劃,通過“詩意”“花房”“物語”“行禮”四個單元共150余件展品,呈現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的愛情生活文化。
評論:(0)
云南民族博物館館藏瓦當賞析
瓦當,又稱瓦頭,是中國古建筑中覆蓋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具有保護木質飛檐免受風雨侵蝕的功用,同時又是刻有文字、圖案,美化屋面輪廓的重要構件……
評論:(0)
民族貿易:用商品和服務推動民族團結
在云南,在民族地區,吃飯穿衣這等平常的事,也是民族工作者服務的內容。70多年前新中國才建立時如此,今天脫貧攻堅下同樣如此。
評論:(0)
見面與送禮:中央西南民族訪問團在云南
各民族群眾除了通過訪問團的一言一行,想象“新中國”,感受他們所代表的“黨中央”“毛主席”的溫暖,還通過訪問團贈送的禮物,體會訪問團和新政權的真誠與情誼。
評論:(0)
剽牛盟誓與持續300多年的民族團結記憶
在云南,多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的故事,常常很具體。比如,他們用盟誓的大場面銘記歷史,民族團結,不僅只是心里的想法,也是一場接一場的皆大歡喜的儀式。
評論:(0)
巨變:云南70年的抗瘧歷程
2020年是《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的最后一年,云南是中國抗擊瘧疾的前沿,在過去的70年里云南幾經努力已經成功消除了本土瘧疾。
評論:(0)
小說《紅巖》里的人物與“ 一二·一”運動前后云南地下黨活動(三)
像當時很多的知識分子革命家一樣,劉國鋕和他的同學在云南的經歷,不僅是黨史的內容,也是研究云南教育、社會發展史的課題。
評論:(0)
小說《紅巖》里的人物與“ 一二·一”運動前后云南地下黨活動(二)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紅巖》的作者之一羅廣斌,這期我們介紹《紅巖》里的人物齊曉軒。
評論:(0)
小說《紅巖》里的人物與“ 一二·一”運動前后云南地下黨活動(一)
家喻戶曉的小說《紅巖》,與云南的關系,讀者很可能不會注意,事實上,與小說相關的這些革命者,一部分就成長于云南,為云南民族地區的革命工作與社會進步做出過卓越貢獻。為迎接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我們將連載三期他們的革命經歷,以表紀念。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