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華大地天下一統而歐洲大陸多國林立?
古代歐洲一直處于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狀態。之所以呈現出統與分的不同,與各自的地理條件、經濟結構、政治體制、文化傳承有關。
評論:(0)
一生奉獻怒江文史事業——訪怒江州政協文史委原主任李道生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得像一家人。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了邊疆,驅散了陰霾迷霧。
評論:(0)
如何認識徐霞客精神?——訪云南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范祖锜
今年適逢徐霞客誕辰435周年,《今日民族》專門走訪了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云南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范祖锜先生,就今天該如何認識徐霞客以及如何傳承“徐霞客精神”等話題展開了交流。
評論:(0)
云南如何協調城市民族關系?——訪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俊
近日走訪了《云南城市民族關系調查研究》一書的作者、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俊,就相關話題展開了訪談。
評論:(0)
詹霖與他的瓦當情緣
本次訪談,就讓我們一起在詹霖關于瓦當的講述中,回顧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領略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評論:(0)
阿昌族的幸??缭铰贰獙υ捲颇鲜∶褡鍖W會阿昌族研究會會長曹先強
本刊記者采訪了云南省民族學會阿昌族研究委員會(以下簡稱“阿昌族學會”)會長曹先強,就“兩書一碟”的創作經過和阿昌族的生活變遷等話題展開了交流。
評論:(0)
老驥伏櫪 不忘初心——訪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正乾
“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才是中年期;九十出頭可稱老,活足百歲才稀奇?!?月16日,王正乾老先生像往日一樣6點起床,用筆寫下了一段人生感悟。
評論:(0)
五百年白劇 講述悠悠家國情——《白子情懷》主創訪談
《今日民族》記者于第一時間對該劇主創團隊代表進行了專訪。就讓我們一起了解白劇這個“既古老又年輕”的云南優秀地方劇種。
評論:(0)
千年“大本曲”與時代同飛揚
本期訪談,就讓我們一起在該曲作者、白族大本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麗的講述下,一起走近白族大本曲藝術。
評論:(0)
紅色初心不曾改變 耄耋不忘祖國建設
本期訪談,讓我們一起聆聽這群可敬可親可愛的離休老干部的先進事跡,重溫歷史、放眼今朝,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永恒的精神豐碑高高聳立在我們心間。
評論:(0)
見證怒江“千年跨越”——何叔濤教授訪談
從1959年進入怒江到1985年調回云南民族學院(今云南民族大學,下同)工作,何叔濤先后在怒江生活工作20余年。到昆明工作后,為學術研究而多次返回怒江考察、走訪,是怒江兩個“千年跨越”的建設者和見證者。
評論:(0)
百姓劇《吳澄:盤龍英杰 桃源女兒》——紅色印跡的社區傳揚
英烈故事不僅見證了黨的光輝歷史,也是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精神財富。昆明市盤龍區桃源社區把吳澄烈士的故事,以百姓劇搬上社區舞臺,演出10余場次,創新形式學習黨史、傳承英烈精神。
評論:(0)
樹人百年的教育世家
究竟是什么樣的精神和動力支撐著他們以教育為職志,歷百余年而不輟?“教育世家”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形成了哪些良好的家風家訓,對后世子孫的成長起到了哪些激勵作用?
評論:(0)
銘記歷史 守護誓言——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簽名代表李萬學訪談
我們這一輩子,都要守護好這個誓言,也要讓子孫銘記歷史,堅定信心永遠跟黨走,把民族團結進步的誓詞碑精神永遠發揚下去。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