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畦深處萬壽開
走進保山市隆陽區辛街鄉小田壩村,成片種植的萬壽菊在田野里盛放,萬朵金黃點綴在青山疊翠中,格外喜慶熱鬧。
評論:(0)
第二屆會澤縣鹽水石榴文化節在娜姑鎮舉辦 評出2021年“石榴王” 重1478克
8月22日,第二屆會澤縣鹽水石榴文化節在娜姑鎮書勇合作社舉辦,會澤縣融媒體中心和上海市寶山區融媒體中心通過網絡對活動進行現場直播。
評論:(0)
徐琨斌的“諾鄧火腿夢”
如何把每條諾鄧火腿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是徐琨斌每天都在思考的一件事。?
評論:(0)
大理白族的孝道文化:一個傳統理想的當代實踐
筆者僅從孝道角度,對村寨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狀況做初步闡述。
評論:(0)
傳承與發展:工業化背景下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夾江手工紙
夾江造紙業的興起是蔡倫造紙術在四川的又一次繼承與創新,也是技術移民與當地資源的融合、共生,最后形成產業的開拓典范。
評論:(0)
聽音尋跡,芒市的多面印象
行政上的芒市,既是一個鎮——“芒市鎮”,也是縣級市——芒市(2010年從潞西市改為芒市),而人們偶爾提起的芒市土司,從管轄面積看,則又是一個比芒市鎮大,比芒市(過去潞西市)小的行政單位。
評論:(0)
蜜蜂、蕎菜、牛毛肚和打虎:彝族白倮人傳統節慶與傳說
如果從昆明方向出發前往新寨村委會,則可以不經由縣城,甚至也不用到董干鎮。3年前我們從文山州州府方向出發前往新寨村委會的城寨時,就走了一條“捷徑”,即從麻栗坡東北部入境,穿過跨縣的鄉村公路,直接抵達新寨村委會。
評論:(0)
怒江的石月亮:從自然到文化的演進
怒江西岸的石月亮自然景觀,起初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現在卻儼然成了怒江地區一個象征符號,而且,這個符號經由民間故事、戲曲、詩詞文學,以及圖像、影視等不同的媒介和文本的書寫后,意義變得日益豐富,儼然成了羅蘭·巴特所討論的那種當代神話。
評論:(0)
糯福擴塔節——一場多方“凝視”下的盛會
拉祜族傳統節日擴塔節的最后一天,同時也是各村委會到糯福鄉政府拜年的日子。這一天,鄉政府將舉行盛大的慶?;顒?。
評論:(0)
基諾族胸兜圖案釋義
刺繡對于基諾族來說,不僅是一種技能,同時還是一種語言表達的特殊方式,在基諾族女子中更是用來傳遞內心情感的一種工具。
評論:(0)
云南木棉的前世今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云南省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種植棉的低效益,棉花的種植逐漸減少、消失,同時其地方品種也正在消失。
評論:(0)
再說摩梭走婚
摩梭傳統文化能否經受住現代文明的沖刷?筆者深入到田野,探訪不同群體代表眼中的以走婚制度為代表的摩梭文化,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評論:(0)
云南豆腐:從外來文化到地方方物
豆腐在云南的傳播,在過去四五百年間,已形成自身的特點,使得這一外來文化,最終演化為形態豐富的地方性特產。
評論:(0)
淺談新平花腰傣民歌
花腰傣在生產勞動、民俗活動,以及生活領域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歌,總是以歌明理、以歌抒情,生活已經詩歌化、藝術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