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體育 | 云南省歷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回顧
本期,我們一起簡要回顧云南省歷屆民族運動會概貌。
評論:(0)
玉坎拉:布朗彈唱的堅守者
玉坎拉是一名布朗族婦女,布朗彈唱省級非遺傳承人,她和她的“小花隊”在云南小有名氣。但凡有布朗族的重要活動,??梢钥吹接窨怖颉靶』牎钡纳碛?,她們的表演收獲掌聲無數。
評論:(0)
重口味:中國飲食文化一個正在崛起的潮流
幾年之前,作家梁文道曾指出,我們整個國家正在逐漸失去對食物的審美判斷力,變得越來越“重口味”。重口味,意味著大量的鹽和調料被消耗掉了,這種飲食習慣是完全背離民族傳統文化中崇尚的“沖淡平衡”的。
評論:(0)
金沙江邊的早油茶
每當雞叫三遍時,江邊人家中就有人起床做早油茶了。在朦朧的早霧中,抓一把曬干的松針點燃昨夜暖暖的火塘,架上三腳架,打一壺江水放到火上煮沸,把掉漆得有些復古的茶桌推到火塘邊,在桌上擺出制作早油茶的原料……
評論:(0)
深吻春天,從味蕾開始
對于一個偏愛口腹之欲的“小吃貨”來說,一年四季,每逢節氣,最期待的除了民俗活動就是美食。家鄉美食多,春天尤其甚。
評論:(0)
“潮牌”父女 詩文傳家
基諾族諺語“大水淹不死游魚,山高擋不住鳥飛”說的就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張志華父女正是用行動詮釋了基諾族這一古老的諺語。
評論:(0)
潔白的哈達獻給您
而很多人到了藏地,都會有熱情好客的藏家兒女給你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獻哈達是藏民族不可缺失的禮儀,而哈達也伴隨著藏族兒女走過了千年的歲月。
評論:(0)
雞足山下的沙址洞經古樂
賓川縣雞足山鎮沙址村有一支洞經古樂隊,從1999年恢復組建以來,一直活躍在雞足山下的各個村落里。
評論:(0)
鄉愁
也許是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農村老家,進城生活,我們就變得非常深切地思鄉;也許吵鬧的城市中,人更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閑暇的時光中,故鄉隱約的召喚牽動靈魂,化作鄉愁入夢。
評論:(0)
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征文攝影大賽征稿啟事
即日起至2018年9月15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今日民族雜志社和云南省攝影家協會承辦的云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征文攝影大賽,面向社會各界征集主題原創圖文作品。
評論:(0)
仰望神山——梅里雪山“轉山”行記
藏民轉山一般不帶雨具、不騎騾馬,背著簡易行李,用虔誠的心靈和身體的艱辛祈愿得到神山的庇佑,獲得一生的功德。特別是在梅里雪山的本命年羊年轉山,將得到平常年間加倍的功德,數以萬計來自滇、川、青、甘,甚至尼泊爾的虔誠信徒圍繞她頂禮膜拜。
評論:(0)
靜氣養華 百花如畫——記侗族女高音歌唱家肖玫
肖玫這個名字,在聲樂界人士眼中無疑是璀璨閃亮的。她是少數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家,在中央民族大學從事聲樂藝術教育三十年,眾多知名音樂人、歌唱家、藝人都曾師從她學習。
評論:(0)
紅石灘:川藏線上的紅寶石
走川藏線的人過瀘定后,絕大部分都會直奔康定,而我選擇的卻是另一條—從海螺溝磨西古鎮經雅家埂到康定。這條被人們忽略的路,卻擁有獨特的美景。車至山頂時驀然回望:整條溝像一條蜿蜒的紅色長龍游動在山間,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一紅石灘”“世界的紅石公園”的雅家埂紅石灘。
評論:(0)
房子與記憶
村里的人說他特勤儉,每個月只花費工資的百分之十,其余的都悉數攢下,日積月累,就買到了現在這套房子。
《今日民族》雜志社 評論:(0)